時間:2022-10-11 08:47:09 瀏覽量:1098
這個問題,問我就對了。
我在廣東呆過,又在廈門二十年。
記得從前的廣州白切雞(又叫白斬雞),老城區的街邊是吊在安裝有透明玻璃的食檔里賣的,一只只表皮淺黃泛著誘人油光的雞 ,有時也有半只的,那是客人買走了一半… 一條步行街,我記得是在越秀區的老城區那里,街道不寬,老房子老店鋪里很多賣白切雞的,而熟鴨、熟鵝就很少見到。(盡管熱情的廣州人在家請客時愛拿鵝來招待客人)。
記得那邊相鄰還有條花卉一條街,在春節前夕會變成花的海洋,花的種類與數量壯觀驚人。
說回雞。廣州人太愛吃雞。一只雞“呯呯呯“快速斬好,雞皮黃雞肉發白,雞骨上時常還會帶著紅紅的血絲,讓初次嘗試它的人誤以為沒熟是生的?然而醮上調料吃時,才發現雞皮脆、雞肉嫩滑,原汁原味清甜醇香,很好吃的。
(圖片來自網絡)
廣州人的白切雞據說只用“三黃雞”做。別的品種不適宜做白切雞。
三黃雞(嘴黃、毛黃、腳爪黃)
(圖片來自網絡)
而廈門,閩南農村這邊,平時是少養雞而多養鴨的。養雞只為了給小孩老人吃雞蛋,養鴨才是食肉用的。
這閩南農村里老人會流行一種說法:吃雞燥熱上火,吃鴨清涼不上火。也的確,據《食品營養學》中記載,雞肉性溫,鴨肉性涼。
閩南人較少吃雞。年紀大點的更怕吃打鳴后的大公雞。但閩南人喜吃鴨。閩南農村人養的鴨一般為正番鴨。這種鴨品種不管是用于煲湯鴨,做姜母鴨,紅燒鴨都適宜。鴨肉多,肉質鮮而細膩,不柴。
閩南正番鴨(圖片來自網絡)
那么同是南方濕熱氣候的廣東人為啥又不怕吃雞上火呢?
答案是:廣東人有專屬的流行武器:涼茶。他們時常煲飲五花八門的涼茶,什么清補涼,王老吉,桑菊飲,冬瓜茶,薄荷茶…而廈門人飲茶多飲正兒八經的功夫茶:鐵觀音(烏龍茶),正山小種(紅茶),綠茶等。
所以廈門人少吃雞,是怕上火,廣東人多吃雞,是天天喝涼茶不怕上火。
不過閩南農村人也有大把吃雞的時候,那就是產婦坐月子時。產婦這時就一定多吃雞少吃鴨了。